当前位置: 首页 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原文及翻译

栏目:原文及翻译 作者:admin 时间:2022-08-24 17:38:51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琅邪内史桓温,彝之子也,豪爽有风概。庾翼与之善,相期以宁济海内。庾翼既卒,朝议皆以庾爰之代其任。何充曰:“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强胡,西邻劲蜀,地势险阻。得人则中原可定,失人则社稷可忧,陆抗所谓‘存则吴存,亡则吴亡’者也,岂可以白面少年当之哉!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器干,西夏之任,无出温者。”议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温乎?如令阻兵,耻惧不浅。” 充曰:“温足以制之,诸君勿忧。”穆帝六年春正月,朝廷闻中原大乱,复谋进取。七年,桓温闻石氏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事久不报。温知朝廷仗般浩以抗己甚念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遥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廉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般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粮械都尽。温因朝野之怨,上疏数浩之罪,请废之。朝廷免浩为庶人,徙东阳之信安。自此,内外大权一归于温矣。春二月乙丑,桓温统步骑四万发江陵,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夏四月,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将军桓冲又败秦丞相雄于白鹿原。温转战而前,进至滴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者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初,桓温自江陵北伐,遣都护高武据鲁阳,自帅大兵继进。与察属登平乘楼,望中原,叹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温屯故太极殿前,既而徙屯全塘城,谒诸陵,有毁坏者修复之,各置陵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译文:

  琅邪内史桓温,是桓彝的儿子,性格豪爽有风常。质翼和他交好,两人相约共同平定天下。废翼死后,朝臣们议论都认为可以让应爰之接替他父亲的职位。何充说:“荆楚地区是国家西门,拥有百万人口,北边与强大的胡虏相连,西边与强劲的蜀国相邻,地势险要。用人得当可以平定中原,用人失当就会给社稷招致祸恶,正如陆抗所说荆楚存则东吴存,荆楚亡则东吴亡’的道理,怎么能够让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来担当这个重任呢!植温英武谋略过人,具有文武才干,驻守西部的重任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参议政事的人说:“质爱之肯让位给植温吗?如果应爱之率兵抗拒,就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耻辱和恐慌。”何充说:“桓温完全可以制伏他,各位不必担忧。”东晋移帝永和六年春正月,朝廷听闻中原大乱,又谋划进取复兴。永和七年,恒温听说石氏发生内乱,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再次出师北伐中原,过了很久都没有得到答复。桓温知道朝廷倚仗般浩来对抗自己,非常愤恨,然而他一向知道般浩的为人,也不惧怕他。因为没有发生其他的祸患,朝廷与桓温平静地相处了一年,虽然名义上保持着君臣关系,实际上仅仅是维持松散的关系而已。西部八州的财政赋税国家几乎不能征用。般浩连年北伐,军队屡战屡败,耗尽粮食与军械。恒温利用朝野百姓对般浩的怨声,上书皇帝历数他的罪状,请求废融他。朝廷不得已,免去般浩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都集中到植温一人之手了。十年春季二月乙丑,恒温统率四万步兵、骑兵由江陵出发,命令司马勋经由子午道出发讨伐前秦。夏四月,植温与前秦的军队在蓝田地区交战。前秦淮南王符生单枪匹马冲入桓温军阵,往返出入达十余次,杀死、杀伤了很多东晋将士。恒温督促军队奋力苦战,前秦军队被打得大败,将军桓冲又在白鹿原打败了前秦丞相衬雄。桓温转战向前,军队抵达滴上地区。三辅地区的郡县全都前来归降东晋,桓温安抚晓谕居民,让他们安居并恢复生产。百姓争相拿着牛肉和美酒来迎接精劳,有个流着眼泪的老人说:“没想到今天又能看到朝廷的军队!”当初,恒温从江陵出兵北伐,派都护高武占据鲁阳,自己率领大军随后出发。桓温与幕僚们登上大船的高楼,遥望中原,叹息说:“神州大地沉沦,成为百年废墟,王衍等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桓温驻军于原来的太极殿前,不久又迁移驻地至全精城。桓温拜谒先帝的陵墓,有毁坏的都重新修复,各处陵墓分别设置了守陵官。

阅读:132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