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练习大全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栏目:练习大全 作者:admin 时间:2022-08-24 17:42:21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渔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而命,独于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吾谓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

  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谢千秋之罚。噫,元人可作,当必贳予。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迂腐不情之净丑 不情:不合情理。

  B.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 秘:秘密。

  C.胜我者,我师之 师:拜……师。

  D.元人可作,当必贯予 贳:宽免,原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于填词制曲之事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而不为诵读所误 当其欣于所遇

  C.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类我者,我友之 作《师说》以贻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填词作曲方面的规则写的简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词曲传世的人极为少见,所以不愿授技于人。

  B.作者认为填词作曲需要依据常理,但也不能拘于常理,就像天下没有死搬教条作出的文章,会被人赏识而流传后世的。

  C.作者愿意将自己生平所学全部拿出来,与前代流传下来的书互相对照,也可以取长补短,辨别优点与不足。无论别人理解还是怪罪,他都不再顾及后果。

  D.文章从填词作曲规则简略这一现象出发,接着从词曲本身的规律特征、填词作曲者的心理层层剖析内在缘由,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条理清晰,主旨明确。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 章 者 天 下 之 公 器 非 我 之 所 能 私 是 非 者 千 古 之 定 评 岂 人 之 所 能 倒 不 若 出 我所 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

  (2)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

  答案:

  14.B

  15.D

  16.A

  17.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

  18.(1)难道能因为精妙之处难以言传,就连粗浅之处也避而不谈了吗?

  (2)况且假如像周郎那样的内行人越来越多,研究指出许多缺点,使前人没有藏拙的地方。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句意:都把技巧深藏心中,必定自己珍藏。根据原文上句“剖腹藏珠”,可知“秘”的语意与“藏”接近,同时“自秘”一词中“秘”应当为动词,而此处解释为名词,可见不当。正确的意思应为“隐藏/保守秘密”。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A.介词,对于;介词,给。

  B.“为……所”,构成被动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C.介词,因为;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示修饰。

  D.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词曲传世的人极为少见,所以不愿授技于人”错误,根据原文“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此意”指凡是擅长此道的人,都把技巧深藏心中,自己珍藏,不愿传授他人。其次一旦内行人越来越多,自己容易被别人挑出毛病,受到攻击,所以不愿详写填词作曲的规则。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文学作品是天下人共有之物,不是可以让某个人私藏的;是与非应该由历史来做定论,并非某个人可以颠倒的。因此,倒不如倾尽我的所有。

  “文章者天下之公器”是判断句,“者”的位置在主谓之间,必须停顿;“天下之公器”是判断句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是非者千古之定评”与上面句式一致,应在“者”字后停顿。

  “岂”是典型的的反问句式,应在其前断开。

  “不若”即“不如”,放在后句句首表示选择后一种做法。

  最终划分为: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岂可”,反问语气词,难道能;“为”,因为;“置”,放。

  (2)“使”,假如;“周郎顾曲”,像周郎那样看出曲调的错误;“瑕疵”,缺点。

  参考译文:

  曾经奇怪世上只要有一种文体,就有一种相应的规则记载在书上,与在老师那里学到的没什么区别。只有在填词作曲方面,不仅写得很简略,而且就像故意对它置之不理一样。揣测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戏曲创作的规则难以把握,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灵感突现时,创作者神魂飞越,像是在梦中一般,不到最后便不能收回魂魄。谈论现实很容易,要描述梦境却很难。并非不想言传,而是难以言传。如此的创作规则的确很奇怪,确实难以道出!我认为如此深刻的道理,说的都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并不仅仅只是戏曲创作,其他方面都是一样。难道能因为精妙之处难以言传,就连粗浅之处也避而不谈了吗?二是填词的规律变化莫测,这里说是应该这样,那里又说不应该这样。比如填写生、旦的唱词,贵在庄重典雅,写净、丑的唱词,务必诙谐幽默。这是常理。但如果忽然碰到风流放荡的生与旦,反觉得庄重典雅的唱词不合适了。为迂腐、不通人情的净、丑写词,反而以诙谐幽默为忌。这类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恐怕用固定的陈词滥调,耽误了那些拘泥程式的作者,所以宁愿缺漏存疑,也不画蛇添足。如此一来,这种变幻不定的规律,不仅填词作曲是这样,科举八股、诗歌散文都是这样。哪里会有死搬教条作出的文章,会被人赏识而流传后世的呢?三是自古以来名人因为擅长诗歌、词赋而受器重的十有八九,而因词曲传世的却不足十分之一,千百人中也只能出一个。凡是擅长此道的人,都把技巧深藏心中,必定自己珍藏,认为既然没有人传授给我,我怎么能够传授他人。假使人人都能填词作曲,那么别说遍地都是好戏曲,评论者也未必不会让后来者居上,而觉得前人粗陋。况且假如内行人越来越多,挑出许多毛病,使前人没有藏拙的地方,这就像后羿教出许多逢蒙那样的徒弟,结果自己被他们围起来用武器攻击。不如仍旧效仿前人,闭口不提的好。我反复揣摩此种技艺不传的原因,虽然三点原因并列,但是我认为恐怕还是这点居多。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是天下人共有之物,不是可以让某个人私藏的;是与非应该由历史来做定论,并非某个人可以颠倒的。因此,倒不如倾尽我的所有,公之于世,从而得以与天下后世贤士引为知音。才能高过我的,我以他为师,即使他曾师出于我;才能与我相当的,我以他为友,可以使他成为我借鉴学习的对象。抱着这样的用心,不由自主便会把自己生平所学全部拿出来,与前代流传下来的书互相对照,也可以取长补短,辨别优点与不足,使人知道该何去何从,而不会被阅读的书籍所误导。理解我,怪罪我,同情我,伤害我,都随世人,我已经不再顾及后果了。只怕我所说的,自己认为正确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家所追求,我认为不对的事实并非都不对。只要我陈述的每一个字都是出于公心,就可以向千秋万世的责怪道歉了。唉!元代的高手必然可以原谅我的。

阅读:125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