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原文及翻译

王世贞《魏顺甫传》原文及翻译

栏目:原文及翻译 作者:admin 时间:2022-08-24 17:37:43

  王世贞

  原文:

  魏顺甫者,名裳,世为蒲圻人。大父溶邻水令,以治称。季子正蒙,曰中宪君,顺甫父也。顺甫十六试,诸生高等。是时廖学士雅自负博而辨,又贵倨也,所引说经史连拄诸生口,独顺甫避席奏对不穷。盖又十余年而举乡试,又四年而成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始与予及李于鳞①辈游,而好为古文词。顺甫性高简,无所过从,所过从必于鳞。甫莅事而宽大。决大狱,察其情,稍有间者,即为谳语著于牍以授御史,故于守济南益敏练有声。是时寇蜂起齐鲁间。顺甫奋身往,悉逮豪,置之理,于是伏田尽出,而小户得足食,无困徭矣。岁癸酉九月,余起家为楚按察使,以书报顺甫。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谓余曰:“自吾登天门视日出,而于鳞实偕并,是乐为再哉!弗可三矣。”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余谓:“大匠庀楚材殆遍,将无及子耶?”笑弗答。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所善如于鳞、徐子与,顺甫皆兄事之。所最庄事于鳞,亦以于鳞故,推东郡谢生。一日,谢生恨于鳞,数其郡不法事,众默然。顺甫独前质曰:“为先生见之耶?抑闻之人耶?”生遽曰:“亦闻之人耳。”顺甫曰:“于鳞之善先生,天下莫不闻,先生宜得之久。今以人言而遂信之,则不明;有所闻而不以告于鳞,则不忠;不以告于鳞而告之士大夫显者,则不厚。裳请改事矣。”遂拂衣去。谢生谮乃败。赞曰:夫以顺甫之便吏治,不苟取予,又温温长者,其才行足蔽官而竟不达,何也?或谓顺甫死已耳,不死将有所为,士固未可知。

  (节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

  [注]①李于鳞;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

  译文:

  魏顺甫名裳,世代是蒲圻人。他的祖父魏溶做过邻水县令,凭借治理政绩著称。魏溶的小儿子正蒙,被人称为中宪君,他就是顺甫的父亲。顺甫十六岁参加考试,在诸生中成绩优异。这时有位廖学士向来自负博学有辩才,加之地位尊贵,举止做慢,他所引用的经史接连驳倒了很多儒生的观点,只有顺甫离开坐席对答不停歇。过了十多年参加乡试,又过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山西司主事。开始,顺甫跟我、李攀龙一起交往,喜爱古文词。顺甫性格清高孤傲,交往不多,相互往来最多的是李攀龙。顺甫处理事情宽大,决断大的案件,审察详情,稍有不合,就将审案议罪的话写在案牍上交给御史,所以在济南太守的职位上更加机敏干练有声望。这时贼寇在齐鲁之间蜂拥起事。顺甫奋不顾身前往此地,将豪强全部逮捕,并将他们交给司法部门,于是民间隐藏的田地全部显示出来,因而平民百姓大多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再也不会被徭役困扰。癸酉年九月,我被征召为楚按察使,写信告诉顺甫。顺甫来到武昌,我即将去岭南。出发前,顺甫赶过来见我。两人一起在汉阳的晴川阁夜饮。俯身观赏二江环绕着晴川阁流淌的景象。明月如璧。我们内心很快乐,他对我说:“自从我登上天门看日出,与李攀龙一次,与你是第二次,这样的快乐有两次了!不可能有第三次了啊。”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我对他说:“你才华备具,楚地人才都有机会出人头地,莫非该轮到你了?”他笑而不答。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辩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魏顺甫交往的好友如李攀龙和徐子与,顺甫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与他们交往。他最尊敬的是李攀龙,也因为李攀龙的原因,推重东郡的谢生。一天,谢生不满李攀龙,在背后多次指责李攀龙,大家默然。只有顺甫上前质问他:“你说的这些事是亲眼所见,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谢生立即说:“我是从人家那里听来的。”顺甫说:“李先生对你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先生也一直知道。现在你因为听到别人的话就马上相信,说明你这人遇事不清楚;听到了这些话而不告诉李先生,你对朋友不忠;不把这些事告诉李先生而告诉其他的人无端败坏先生的形象,你这人不厚道。我魏裳请你改正过失。”于是拂衣而去。谢生的诬陷未能成功。赞曰:凭借顺甫的治理能力,对财物不随便取予,性格温厚诚实,他的才华足以胜任而最后不能发达,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可能是顺甫去世太早,如果不死,应该有大作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也未可知。

阅读:76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