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练习大全

《清史稿·李鸿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栏目:练习大全 作者:admin 时间:2022-08-24 17:41:07

  《清史稿·李鸿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清史稿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学启等将湘、淮人,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援,贼大奔。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

  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思以西国新法导中国以求自强,先急兵备,尤加意育才。初,与国蓄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岁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乃未及终学而中辍。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于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遵有停止轮船之议。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

  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约十二款。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诏行新政,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太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品唁,曰:“公所定约不敢渝。”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于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B.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薨/咸集吊唁/

  C.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咸集吊唁/

  D.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恢笑/解纷难/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闻其/咸集吊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署,暂时代理,“旋诏署江苏巡抚”即“不久,朝廷下诏让李鸿章暂代江苏巡抚”。

  B. 西狩,并非“狩猎”意,是皇帝逃亡的委婉说法,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也逃亡过。

  C. 丈人,在家庭关系中一般指妻子的父亲,文中则是外国年轻使臣对李鸿章的尊称。

  D. 薨,指诸侯或有爵位大官死去。在古代,大夫死叫“殁”,普通百姓去世直接称“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鸿章建军被嘲,自信回驳。同治元年,他初建淮军因士兵衣着简陋而被外国人识笑,他进行有力驳斥,后来他大败敌军,使外国人惊叹。

  B. 李鸿章强兵育才,冀国自强。他选派幼童留美就学,奏设外国学馆、武备海陆军、学堂等,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新方法让中国变得强大。

  C. 李鸿章临危受命,鞠躬尽瘁。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两宫太后离京西逃,李鸿章独自一人与联军斡旋,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后积劳成疾而亡。

  D. 李鸿章心怀大局,·不言身退。他认为对于国家,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签订马关条约后,面对舆论压力他也没有退缩,仍以国事为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援,贼大奔。

  (2)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

  14. 在加强兵备、培养人才方面,李鸿章作了哪些努力?请简概括。

  答案:

  10. A

  11. D “在古代,大夫死叫‘殁’,普通百姓去世直接称‘卒’”理解错误。

  12. C “据理力争,毫不退让”理解错误。

  13. (1)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李鸿章亲自率军队支援,太平军被打跑。

  (2)士大夫们局限于书本,暂且偷安现状,于是都说要停止造轮船。

  14.①与曾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求学;②在上海设立外国学馆,在天津设立武备海陆军学堂;③上疏朝廷制造轮船。

  参考译文:

  李鸿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他跟着曾国藩游学,追求治世的学问。同治元年,朝廷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勇七千人,特别编成一支军队,就是淮军。外国人看见淮军衣着简陋,就笑话他们。李鸿章说:“军队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着装美观。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不迟。”不久,朝廷下诏让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美国人华尔招募洋兵几千人,号称南路军;学启等人率领由湘人、淮人组成的军队,号称北路军。四月,贼人(太平军)打败南路军,华尔舍弃青浦逃到松江。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李鸿章亲自率军队支援,太平军被打跑。外国军队看见湘军、淮军作战,都很惊讶叹服。

  他所经营筹划的,都是设立海防,结交邻国的大事。考虑用西方的新方法引导中国走自强之路,先是加强兵备,更注意培养人才。一开始,和曾国藩一道上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学习,每年一百二十人。期望二十年后学成归国,为国家出力,可是这些幼童没有学完,计划中途便停止了。当初在上海设立外国学馆,等到了天津,上奏朝廷设立武备海陆军学堂,这是中国讲求治兵之学的开始。(李鸿章)曾经想着制造轮船,上疏说:“西方人专门依靠船坚炮利,横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说攘夷,本就是不实际的。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护疆土,也不是没有工具(武器)就能办到的。士大夫们局限于书本,暂且偷安现状,于是都说要停止造轮船。我认为国家各种费用都可以省,惟有训练军队、巩固边防、练习枪炮、制造战舰的费用万万不可省。要省掉这些费用,国家不能立足,最终也没有自强的一天。”

  八国联军入京,两宫太后逃跑。下诏让李鸿章入朝,担任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曾说过“这一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只好勉为其难”的话。李鸿章孤身一人入京,最后签订了和约十二款。李鸿章又奏请善后各项事宜。开通市场,施粥散米,京城内外秩序井然。又奉诏施行新政,积劳成疾,吐血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得知此事,两宫震惊,深切哀悼,下旨厚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号文忠。

  李鸿章身材高,胡须少,秉性宽宏博大,常常在诙谐谈笑中解决纷争。等到签订和约时,那些外国使臣多是年轻人,都把他看成长辈。听说李鸿章去世了,都赶吊唁,说:“李公所定的盟约我们不敢违背。”李鸿章从年轻到老,没有一天说过要引退,签订马关条约后回来,议论的人不少,有人劝他退隐。李鸿章说:“对于国家,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如今局势颓败,我请求引退,国家还能依靠谁呢?”

阅读:141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