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练习大全

《新唐书·李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栏目:练习大全 作者:admin 时间:2022-08-24 17:40:31

  《新唐书·李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李渤,字浚之。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元和初,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章荐之,诏以右拾遗召。于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诏、币即山敦促,渤上书谢,不拜。洛阳令韩愈遗书曰:“方今天子仁圣,自即大位,凡所出而施者无不得宜。四海所环,无一夫甲而兵者。若此时也,遗公不疾起与天下士乐而享之,斯无时矣。昔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已,迹接于诸侯之国。今可为之时,自藏深山,牢关而固拒,即与仁义者异守矣。想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舒所畜积,以补缀盛德之阙,利加于时,名垂将来。”渤心善其言,始出,家东都,每朝廷有阙政,辄附章列上。元和九年讨淮西,上平贼三术:一曰感,二曰守,三曰战。感不成,不失为守;守不成,不失为战。又上《御戎新录》。乃以著作郎召,渤遂起。以直忤旨,下迁丹王府谘议参军,分司东都。渤虽处外,然志存朝廷,表疏凡四十五献。擢为库部员外郎。渤既以峭直触要臣意,乃谢病归。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出为虔州刺史。渤奏还信州移税钱二百万,免赋米二万石,废冗役千六百人。观察使上状。不阅岁,迁江州刺史。渤又治湖水,筑堤七百步,使人不病涉。入为职方郎中,进谏议大夫。时政移近章,纪律荡然,渤劲正不顾患,通章封无阕日。天子虽幼昏,亦感寤,擢给事中,赐金紫服。后帝谓渤有党,出为桂管观察使。逾年,以病归洛。大和中,召拜太子宾客。卒,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操自将,不苟合于世,人成谓之沽激。屡以言斥,而悻直不少衰,守节者尚之。

  (选自《新唐书·李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

  B.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

  C.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

  D.会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表渤为副/元颖劾奏/渤卖直售名/资狂躁干/进不已外交/方镇求尉荐/不宜在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名,称人用字。

  B.仲兄:即次兄、二哥。古代常以伯、仲、季、叔来表示兄弟之间的长幼排行顺序。

  C.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所指不一。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D.礼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科举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渤立志向学,隐居不仕。元和初年,李巽和韦况交替上奏荐举他,朝廷召他任右拾遗,河南少尹杜兼派遣属吏拿着诏书和财物去山中敦促,他辞不受命。

  B.李渤积极进言,心系朝廷。元和九年征讨淮西,他献上平贼三法,后又献上《御戎新录》;出任丹王府咨议参军时,他仍关心朝政,总共献上疏表四十五次。

  C.李渤关心民生,为民谋利。任虔州刺史时,他上奏减免税米二万石,废除冗役一千六百人;任江州刺史时,他治理湖水,修筑长堤,使人们免除涉水之苦。

  D.李渤为人刚直,屡遭贬斥。他孤高自持,不迎合世人,正直敢言,往往触怒皇帝或权贵,故多次被贬,最终贬为桂管观察使;但他不改其直,颇受人崇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渤心善其言,始出,家东都,每朝廷有阙政,辄附章列上。

  (2)逾年,以病归洛。大和中,召拜太子宾客。

  5、韩愈在信中劝说李渤出山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适逢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上表请求任命李渤为节度副使,杜元颖弹劾上奏说:“李渤卖弄正直钓取名誉,生性狂妄急躁,谋

  求升官不止,对外结交方镇以求得举荐,不适合留在朝廷。”

  “渤”为“卖直售名”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B;

  “干”为动词,是“进”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2、B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伯、仲、季、叔”错误,应为伯、仲、叔、季的顺序。

  故选B。

  3、D.“正直敢言……最终贬为桂管观察使”错误,李渤被贬为桂管观察使,不是因为正直敢言,而是因为“帝谓渤有党”,即皇帝认为李渤结党。

  4、(1)李渤心中认为韩愈的话说得好,才出山,在东都安家,每当朝廷政治措施有缺陷,就寄送奏章列举出来。

  (2)过了一年,因病回洛阳。大和年间,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太子宾客。

  5、①当今天子圣明,天下太平,应当抓紧时机与天下人乐享;②藏身深山、拒不出山的做法不合仁义;③出山既可弥补朝政缺失,利于时代,也可让自己名垂将来。

  参考译文:

  李渤,字浚之。励志学习,与二哥李涉一起隐居庐山。元和初年,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替上奏章荐举他,诏令以右拾遗的官职征召他。于是河南少尹杜兼派遣官员拿着诏书、财物去山中敦促。李渤上书辞谢,不接受官职。洛阳令韩愈写信给他说:“如今天子仁慈圣明,自从即皇帝位,凡是所发布而实施的无不适宜。四海之内,没有一个男子在披甲征战。如果这时候,先生不迅速起来与天下之士欣悦而享受,就没有时机了。昔日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止,足迹遍于诸侯之国。如今是可以有为之时,自己藏在深山,紧闭门户执意不从,就与仁义的人操守不同了。盼望先生冠带登车,欣然肯来,舒展心中智慧,以弥补盛德的缺失,为时代增加利益,使名声传于未来。”李渤心中认为韩愈的话说得好,才出山,在东都安家,每当朝廷政治措施有缺陷,就寄送奏章列举出来。元和九年征讨淮西,献上平定贼人的三种方法:一叫感,二叫守,三叫战。感化不成,不失为守;守卫不成,不失为战。又奉上《御戎新录》。于是以著作郎征召,李渤便起身做官。因直言触犯皇帝旨意,贬任丹王府咨议参军,在东都任职。李渤虽在朝外,但心系朝廷,共献上疏表四十五次。提升为库部员外郎。李渤因刚直而触犯权臣意旨,于是称病辞官。适逢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上表请求任命李渤为节度副使,杜元颖弹劾上奏说:“李渤卖弄正直钓取名,生性狂妄急躁,谋求升官不止,对外结交方镇以求得举荐,不适合留在朝廷。”贬为虔州刺史。李渤上奏归还信州所挪用的税钱二百万,减免税米二万石,废除冗役一千六百人。观察使呈上奏状。不到一年,升任江州刺史。李渤又治理湖水,修筑长堤七百步,使人免除涉水之苦。入朝任职方郎中,升为谏议大夫。当时,政权落入皇帝亲近的人手中,纪律废弛。李渤刚正不顾祸患,递送密封的奏章一天也不间断。天子虽然年幼糊涂,也感动醒悟,提拔他为给事中,赐给金紫服。后来皇帝认为李渤有党羽,于是让李渤出京任桂管观察使。过了一年,因病回洛阳。大和年间,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太子宾客。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李渤性情孤高自持,处世不随便附和,人们都说他掩饰真情以求取名。多次因言论受到贬斥,但刚直没有一丝衰减,恪守节操的人崇敬他。

阅读:127次

分类栏目